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:额角细长,末半向上高高扬起,有约一半超出鳞片的末端,通常少于头胸甲长的2倍,约为1.8~1.9倍,上缘具7齿,有2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,基部的一齿约位于头胸甲的中部,第二、三两齿紧靠在一起,位于眼的上方,与第一和第四齿都有相当的距离,第四和第五齿位于额角的中部,末端有2个附加齿;下缘具9~10齿,由基部的1、3处起一直分布到额角的末端,在额角基半部两侧下缘齿基部具1纵排腹向的毛,覆盖着下缘齿。头胸甲具触角刺和鳃甲刺,鳃甲刺后移,其向前伸刺尖达不到头胸甲的前缘。第六腹节约为的5腹节长的2.6倍,尾节约为第六腹节长的1.08倍,其背面具2对背刺,位置稍有变化,前对通常位于尾节的中部附近,后对位于前对与尾节末端之中部,尾节后端呈尖刺状,后侧角具2对刺,外侧刺小于内侧刺,在两内侧刺间有一对短的羽状刚毛。
第一触角柄稍稍超出鳞片的中部,柄刺短小,仅伸至角膜的后缘,前侧刺不超出凸缘的末端,第二节最短,稍稍长于第三节的1/2,末两节之和稍大于基节长的2/3,上鞭两枝的愈合部为5节,游离的短鞭为12节,约位于合部的2.4倍。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3.3倍。大颚无触须。第三颚足约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的末端,末节约为末2节的0.55,末3节约为末节的2.1倍。第一对步足腕节稍稍超出第一触角柄末端,指节稍长于掌部,约为掌部的1.3倍,腕节较细长,约为掌部的2.8倍,约为螯长的1.3倍。长节稍长于腕节。第二对步足对称,伸直时其腕节稍稍超出鳞片的末端,两指较短粗,不动指切缘的基部具1齿,可动指具1大2小齿,大者位于不动指齿的前方,小者位于基部,两个挤在一起,指节稍短于掌部,腕节稍长于掌部,约为掌部的1.1倍,约为螯长的0.6,第三对步足的腕节约1/3超出第一触角柄的末端,掌节的后缘具6枚微小的刺,约为指节长的4.2倍,约为腕节的1.7倍。第五对步足的腕节约1/2超出第一触角柄的末端,掌节后缘亦具6枚极微小的细刺,其末端无横行的刺毛列,掌节约为指节长的5.3倍,约为腕节长的1.6倍。
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具一发达的内附肢。
体长:32~38mm。卵小,卵径为0.68~0.78x0.54~0.59mm。
讨论:本种的额角形状和齿的分布很像尾瘦虾Urocaridella urocaridella(Holthuis,1950),但第3~5步足显著较长。本种大颚无触须。
第一触角柄稍稍超出鳞片的中部,柄刺短小,仅伸至角膜的后缘,前侧刺不超出凸缘的末端,第二节最短,稍稍长于第三节的1/2,末两节之和稍大于基节长的2/3,上鞭两枝的愈合部为5节,游离的短鞭为12节,约位于合部的2.4倍。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3.3倍。大颚无触须。第三颚足约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的末端,末节约为末2节的0.55,末3节约为末节的2.1倍。第一对步足腕节稍稍超出第一触角柄末端,指节稍长于掌部,约为掌部的1.3倍,腕节较细长,约为掌部的2.8倍,约为螯长的1.3倍。长节稍长于腕节。第二对步足对称,伸直时其腕节稍稍超出鳞片的末端,两指较短粗,不动指切缘的基部具1齿,可动指具1大2小齿,大者位于不动指齿的前方,小者位于基部,两个挤在一起,指节稍短于掌部,腕节稍长于掌部,约为掌部的1.1倍,约为螯长的0.6,第三对步足的腕节约1/3超出第一触角柄的末端,掌节的后缘具6枚微小的刺,约为指节长的4.2倍,约为腕节的1.7倍。第五对步足的腕节约1/2超出第一触角柄的末端,掌节后缘亦具6枚极微小的细刺,其末端无横行的刺毛列,掌节约为指节长的5.3倍,约为腕节长的1.6倍。
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具一发达的内附肢。
体长:32~38mm。卵小,卵径为0.68~0.78x0.54~0.59mm。
讨论:本种的额角形状和齿的分布很像尾瘦虾Urocaridella urocaridella(Holthuis,1950),但第3~5步足显著较长。本种大颚无触须。
国外分布
日本,南海至澳大利亚